為什麼需要如此複雜的冷加工?
1. 因為高品質的光學鏡頭對於要求極為苛刻,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,這就要求進行多步精密冷加工:
1.1 精確的表面精度:透鏡表面的曲率半徑必須與設計值緊密匹配,偏差通常要求控制在納米到微米級別。
1.2 極低的表面粗糙度:表面必須超光滑,因為任何微小的刮痕或凹坑都可能導致光散射,從而引起眩光、重影和對比度降低。理想的表面粗糙度應在納米級別。
1.3 嚴格的尺寸公差:中心厚度和外徑等參數必須精確控制。
1.4 無次表面損傷:該過程必須避免在表面下留下微裂紋或應力層,這可能會影響機械強度和長期穩定性。
2. 核心流程 (经典步骤)
現代光學鏡頭的冷加工主要涉及以下相互關聯的步驟:
1. 切割/銑削
目的:將大型玻璃毛坯切割成較小的近似鏡頭形狀的片段並進行初步成型。
方法:金剛石鋸片用於切割或金剛石磨輪用於銑削。這是一個粗加工階段,材料去除量顯著。
結果:一個粗糙、半透明的「空白」,具有大致的形狀。
2. 磨削/精密磨削
目的:進一步細化鏡頭的曲率半徑和中心厚度,並為拋光做準備。方法:使用更細的鑽石磨料(漿料或磨輪),通常分為粗磨和細磨。
結果:表面變得細緻磨碎,當光線穿過時呈現乳白色,尺寸和形狀非常接近最終規格。這個過程產生了一個「次表面損傷層」。
3. 打磨
目的:最關鍵的步驟,旨在去除表面下的損傷層,實現光滑、透明、無瑕疵的光學表面。
方法:傳統拋光:使用含有氧化鈰或二氧化矽的拋光漿料的瀝青或聚氨酯拋光墊。這是一個化學機械過程,涉及輕微的機械磨損和化學反應(水合)以產生超光滑的表面。
計算機控制光學表面加工 (CCOS):主流的現代高精度技術。小型拋光工具的停留時間和路徑由計算機控制,以針對材料去除,將表面誤差修正至 λ/10 或更高精度 (λ = 632.8 nm)。
4. 中心化與邊緣化
目的:將鏡頭的光學軸(光學中心)與外邊緣的機械軸對齊。
方法:鏡片安裝在精確的旋轉主軸上,光學中心對準,然後用鑽石輪進行邊緣處理。這對於避免鏡片組裝中的錯位至關重要。
5. 塗層
目的:在拋光鏡片表面應用一層或多層光學薄膜,增強透過率(抗反射塗層)、反射率(鏡面塗層),或實現其他光學功能(過濾、分束等)。
方法:主要使用真空蒸发或离子溅射技术。